2010年深圳大学集成电路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工程硕士招生
深圳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自2005年起开始招收和培养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招收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集成电路专业工程硕士以来,已经招收了五届工程硕士。学校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经考试录取的人员将以“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欢迎符合条件的在职人员报考。
一、招生专业:
1、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2、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分集成电路系统设计技术、SOC与嵌入式系统技术等二个方向。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学历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有学士学位,年龄、工龄、专业不限。
三、考试科目:
GCT(含语言、外语、数学、逻辑四部分)
四、学制与学费:
学制3学年,前两学年课程学习,第三年完成学位论文;
学费共计人民币28800元,第一学年学费10400元、第二学年学费10400元、第三学年论文指导与答辩费用8000元。
五、上课时间及地点
上课时间: 周末上课
上课地点: 深圳大学
六、就读优势:
1、深圳大学地处深南大道旁,交通便利,26条公交线路、以及未来地铁一期续期直达;
2、师资力量雄厚,无论任课教师和导师都具备副高(副教授)以上职称;
3、理论与实践并重、开设课程设有实验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更好掌握专业知识;
4、深圳大学校园依山起伏,外海内湖,荔枝成林,花木繁荣,环境优美,如临公园;
5、就读期间可享用学校一切活动设施(高尔夫球场、体育场、篮球场、足球场、保龄球场、羽毛球场、保龄球场、网球场、健身中心、游泳池等);
6、就读期间可出入图书馆并自由借书、上网及查阅文献资料;
7、可以自由参加深圳大学不定期举行的知名学者、企业精英的学术讲座;
8、论文期间可随时与导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接受导师的指导。
七、报名方法:
1、即日起接受电话咨询,进行预报名;
3、网上报名后,于2010年7月中旬持有效身份证件、相关学位和学历证书及在网上报名获得的网报编号到指定的深圳大学旧西南餐厅进行进行现场报名,报名费80元。
4、10月底参加全国GCT联考,我校自定分数线。
咨询及报名联系方法:
高老师:电话 2653-6412,13554804815
Email: ciecj@szu.edu.cn
张老师:电话 13510507464
Email: zhyuanjia@126.com
王老师 电话:0755-26534393,13923866911)
Email:wong@szu.edu.cn
地址:深圳大学科技楼1403室
八、工程硕士专业介绍:
1、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
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本领域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DSP与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电路与系统、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网设计与管理、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从事管理、研究、设计运营、维修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面向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领域,培养目标是面向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各类软件工程和信息化建设人才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设计技术、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通信工程管理和通信网络建设管理人才。
本领域工程硕士的具体研究课题涉及:宽带通信及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网络信息安全、新一代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通信系统专用芯片设计、嵌入式系统硬件与软件、DSP系统设计、分布式系统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图像编码与数字水印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与系统设计、网络系统与信息安全、嵌入式软件与硬件设计等方面。
由于工程硕士是直接为企业培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以行业来看覆盖面为:通信系统与通信网及其设备,广播电视系统与设备,电子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设备与系统等。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看,本领域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安全技术,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宽带通信与宽带通信网,多媒体通信,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及其应用,通信与测量系统的电路技术,光电子学与光纤通信工程,信息光电子工程等。
2、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分集成电路系统设计技术、SOC与嵌入式系统技术等二个方向)
集成电路系统设计技术方向:依托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在《电路与系统》和《信号与信息系统》专业领域领先的学术、科研成果,基于国内知名的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EDA技术中心平台,广泛开展和深圳市政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知名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国内外知名集成电路技术专家的资源合作、技术合作、教学合作,引入企业的VLSI产品研发与管理理念,以创新设置的适合在职学习的短学时多课程教学体系和特色化强调设计实践的办学方式,系统、专业地为社会各界提供《集成电路系统设计技术》方向的正规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本专业拥有国内一流的办学条件,包括深圳大学EDA技术中心、深圳大学/MENTOR GRAPHIC集成电路设计联合实验室、深圳大学飞思卡尔MCU应用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德州仪器DSP实验室等。
SOC与嵌入式系统技术方向:依托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在SOC与嵌入式系统技术领域领先的学术、科研成果,广泛开展和深圳市政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知名SOC与嵌入式系统技术企业、SOC系统应用企业、国内外知名SOC专业人士的资源合作、技术合作、教学合作,引入企业的SOC与嵌入式系统产品研发与管理理念,以创新设置的适合在职学习的短学时多课程教学体系和特色化强调设计实践的办学方式,系统、专业地为社会各界提供《SOC与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方向的正规工程硕士学位教育。引入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与管理理念,以全新的办学方式,系统、专业地为社会各界提供SOC与嵌入式系统方向的正规工程硕士学位教育。通过SOC与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系统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多级课程实践、设计实习以及前沿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与实训,学生将掌握扎实的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理论、开发技术和工具,并具备嵌入式系统在移动数字通信、移动多媒体、网络技术、信息家电、工业控制等领域的软件与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九、深圳大学简介
深圳大学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1983年成立,当年建校,当年招生,被邓小平同志称为“深圳速度”。
学校坐落在南山后海湾,依山起伏,荔枝成林,花木繁荣,环境优美。校园面积1.44平方公里,校舍建筑总面积59.62万平方米,其中教室110536平方米,实验室102565平方米,图书馆51589平方米,体育设施用房62542平方米,学生活动中心楼4128平方米,学生宿舍197639平方米,学生餐厅等其他建筑物53105平方米。全校教学实验设备10463.56万元,图书馆藏书37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50万册。
学校学科整齐,现有52个本科专业,66个硕士点(其中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为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和机械工程),3个博士点(政治经济学、光学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其中光学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综合了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
学校规模适中。目前,有本科生19437人,硕士研究生1651人,博士研究生22人,各类留学生609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6745人。
学校坚持学科兴校。建有12个省级重点学科(光学工程、政治经济学、国际法学、文艺学、传播学、光学、细胞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结构工程);1个教育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ATR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室);1个科技部国家生化中心(深圳国家生化工程技术开发中心);7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现代通信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1个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现代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
学校坚持科研强校。建立以代表性成果为评价对象、以学术影响和社会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研水平评价制度,设立政府奖后奖、学术创新奖、成果转化奖、重大项目奖。2003~2006年承担纵向科研项目615项,其中“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112项,国防科研项目25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818项。教师发表论文578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19篇;出版专著224部、译著30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2项。2005年实到科研经费6100万元,2006年突破9000万元,其中横向课题经费超5000万元。
学校师资优秀。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236人,副高职称456人;硕士学位510人,博士学位464人,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38%。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4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教育部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6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2人。教师平均年龄40岁。学校特聘双聘院士6人。
十、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1997年,其前身是1983年深圳大学建校时创建的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学院集电子、计算机与信息学科为一体,由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和智能信息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组成,初步建成具有学科优势的信息学科群。学院快速发展,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师资队伍优秀,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44%%。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良,专业实验室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4900余万元;资料室藏书30.6万册,各类学术期刊830余种。学院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率先开拓“双校园”中英高校合作办学;学院办学实力雄厚,办学声誉日隆。现有教职员工71名,本科生2416名,研究生247名,联合办学学生200名。腾讯CEO(QQ之父)马化腾是我院杰出校友。
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IT类首批12个名牌专业之一,2007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现有两个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三门广东省重点课程——模拟电路、计算机应用基础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门广东省精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学科体系包括一个博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三个硕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电路与系统,两个工程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集成电路工程领域。拥有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分室——ATR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室,一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现代通讯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学院与企业共建的实验室有:1994年由深圳大学与IBM公司合建的CASE实验室,1995年由深圳市科技局和Motorola公司联合投资建立的EDA技术中心,2001年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合建DSP实验室等。 2007年与美国赛灵思公司(Xilinx)共建EDA教学实验室,2008年与美国模拟器件公司(Analog Devices,Inc.)设立联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