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户名:密码:
学会动态
学会活动 会展信息 科技咨询 活动计划 学术年会 学术议文征集 电子期刊 中国电子学会 广东省电子学会 学会通知
当前位置电子学会首页 >> 学会动态 >> 电子期刊 >>正文

周路明:发挥逆向创新模式优势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作者:深圳市电子学会 来源:深圳市电子学会 2009-03-10 00:00:00
摘要:
周路明:发挥逆向创新模式优势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市科信局副局长周路明--发挥逆向创新模式优势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精彩 观点

    新的形势下,深圳需要两条腿走路,在继续发挥逆向创新模式优势的同时,推动新的创新模式的出现。新的创新模式可以归纳为:基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所形成的新的商业模式并以此带动起全新的产业,这是基于知识和技术的动力传导机制的创新模式。

    解放思想,必须直面前进中的不足和科学发展的薄弱环节。本文是对深圳自主创新面临的挑战的观察,并尝试提出相关对策。

    随着两税合并政策的推出、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深圳房价上升以及深圳创新系统短板的凸现等内外环境因素的急剧变化,使得深圳自主创新战略的推进遭遇一系列挑战,出现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和重大挑战交织的局面,如果不能及时认清这些挑战并提出应对方案,不仅会错失战略机会,还会导致城市竞争力的下滑。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遭遇若干制度瓶颈

    挑战之一,制造业转移的趋势将造成深圳产业链优势的削弱,对深圳原有的创新模式构成挑战。

    深圳原有的自主创新模式可以总结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以产品开发为载体逐步向创新链上游攀升的逆向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成果转化路径正好相反,它的特点是从低端出发向高端推进。深圳这种路径的成功是基于两个重要的条件:产业链的优势(它有效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和建立在移民城市人脉网络基础上的远程产学研机制。如今,这两个条件都在发生变化,由于深圳产业升级带来的制造业不可逆转的转移趋势将动摇产业链的优势,在制造环节开展创新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各地创新环境的改善使得远程产学研合作的效率将会降低。原来以为深圳依赖企业为主体的四个90%的优势和逆向创新的路径优势就可以包打天下的想法变得十分不切实际。新的形势下,深圳需要两条腿走路,在继续发挥逆向创新模式优势的同时,推动新的创新模式的出现。新的创新模式可以归纳为:基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所形成的新的商业模式并以此带动起全新的产业,这是基于知识和技术的动力传导机制的创新模式,腾讯、迅雷、微芯生物等企业是这种模式的代表,他们依赖源头创新所形成的动力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形成,并拉动起新的市场,体现出低消耗、高增值的特点,是未来城市创新追求的境界。但目前这些模式还不是深圳创新的主流模式,更多这类公司的出现还受制于城市知识、人才生产系统的不足。

    挑战之二,研发环节的瓶颈得不到解决有可能导致深圳研发的空心化。

    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可能推动上述事态的恶化。一是自主创新的大企业的技术需求在本地得不到满足,转而寻求研发基地的分散化。华为、中兴、比亚迪等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在全国各地部署研发基地,我们将其称之为深圳经验,但事实的另一面是深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缺乏无法满足在逆向创新模式下走到高端的自主创新大企业的技术需求。如今,以迈瑞为代表的第二集团的企业正在成为深圳研发全球布局的新加入者。二是本地房价的高企使得部分研发人才有可能转向其他城市创业或者在周边地区购买住房。

    上述两个事实带来的长远后果是:深圳大量重要的研发活动的实际发生地远离本地,这些研发活动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研发人员二次创业的成果将与深圳无关。另一方面,由于房价上升等因素导致的研发人员的流失会对企业的创新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研发人员的移民特性会使得这种流失在无声无息中发生,造成城市的隐性失血。如果这一现象长期存在,深圳有可能出现城市研发的空心化,这将动摇深圳自主创新的基础。

    挑战之三,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遭遇若干制度瓶颈。

    在新的创新格局下,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成为首要任务,政府的作用在迅速上升,需要我们过渡到聪明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的要素构建和联系方式的建立上发挥重要作用。但现实的情况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具有系统集成特性的工作,现有的组织架构无法统筹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工作;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根本环节是制度创新,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提高,深圳原有的从实际出发寻求解决方案的实践路径正在让位于从条条出发解决问题的新路径,在这种路径下,涉及自主创新的制度创新不断遭遇条条的阻碍,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变得困难重重。

    从单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目标转变为整个经济系统的创新

    在重大机遇和重大挑战交织的情况下,抓住机遇的途径正好是应对挑战的办法,如果能正确分析形势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深圳产业升级的步伐会大大加快,并为深圳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事实,提出以下建议:

    一、 认清自主创新的新格局。建设国家创新城市已经成为深圳自主创新的主旋律,其核心内容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新的定位带来四大转变:第一,从单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目标转变为整个经济系统的创新(它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创意产业、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高端服务业的知识创新);第二,从制造为本转变为人才为本,创新人群成为国家创新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对深圳创新格局的变化的把握直接关系到政府政策制定的方向。

    二、 照顾好城市的未来。面对目前的挑战,我们需要把握一个基本认识: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定位下,创新的人才群体代表城市的未来,满足他们的诉求应该放在最为优先的次序,包括创新人才从创新、创业、安居、交流各方面诉求满足。

    三、 注意外部创新资源的整合。增量资源是维持深圳持续创新的重要条件,这不仅仅是从资源本身而言,更因为增量部分是城市创新的活水,是保持深圳城市多样性的源头,针对外部资源的整合需要更有创意的方案,更有效的政策工具,更富有成效的城市营销。设立一个针对增量创新资源的创业计划的时机已经成熟。

    四、 整体性的解决方案。应对目前挑战不宜采取外科手术式的方法,制定一个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整体性方案在目前形势下显得十分迫切,这个方案应包括规划层面的物理载体(西丽片区的规划应该成为创新城市物理载体的优先选择),制度层面的创新,政策层面的措施。对内可以规避条条障碍,对外有利于“市场营销”,聚合资源。

    五、建设深港都会圈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就是一个简化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城市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在这个方向上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的试验区。但深圳形成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还有很大困难,尤其在高等教育这部分,短期达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不太现实,但在深港两地3000平方公里土地上创新资源的富集量是亚洲地区在资源层面最接近硅谷的区域,在深港大都会的框架下(而不是在深港两个独立系统合作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创新系统将使这一地区一跃成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区域。但这种构建需要提高深港两地公共政策的协调等级。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在线咨询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 1306909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31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