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户名:密码:
政策法规
国家产业政策 市级产业政策 省级产业政策 区级产业政策
当前位置电子学会首页 >> 政策法规 >> 市级产业政策 >>正文

港深合作关系面临重大转变


作者:深圳市电子学会 来源:深圳市电子学会 2007-01-11 00:00:00
摘要:

 

港深合作关系面临重大转变

 

 深圳是中国内地最早、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特区,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同香港历来有着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深圳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其发展及变化代表了内地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借鉴作用。近年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产业转型潮,最早便在深圳出现,也最早在深圳产生社会效应。近年深圳地区招商活动日趋炽热,部分行业内移步伐加快,显示‘深圳模式’正发生根本变化,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值得引起港澳工商界关注。

    中低档产业早已北移

    深圳现有的产业结构,是二十多年不断发生巨大变化的结果。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香港制造业刚北移,‘三来一补’大量集结深圳,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深圳得以迅速发展,它为深圳掘得‘第一桶金’的同时,也为深圳同香港的紧密合作,以及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到了上世纪90年代,深圳经商下海之风盛,内地各省市大批资金技术南下深圳,深圳迅速抓住机遇进行了首次产业转型,大量引入现代技术和创新科技,‘三来一补’产业则逐渐北移关外及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市镇,使深圳在珠三角的龙头地位日渐强化。2000年开始,深圳又提出发展高新科技、现代金融及现代物流三大支柱产业,第三产业渐成主导,制造业更进一步北移内地。

    正由于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进行,大批中低档产业要进一步北上,近年内地不少省市已把握这一良机,大量来深进行招商引资。有关数字显示,仅2006年首三季度来深圳的招商活动超过200场次,来深的各省市招商人员超过6万人,包括为数众多的在深外商投资企业。目前,深圳的外商投资企业15000多家,大部分都在考虑把全部或部分工序搬入内地,包括钟表、珠宝、仪表这类技术含量较高、用工相对较少的行业,近年都成为内陆省份来深招商的对象,令深圳未来将基本淘汰加工贸易行业。

    产业北移列政府规划

    未来深圳产业结构由工业城市转成商贸金融中心,是市政府十年前已制订的发展规划,故近年深圳的加工企业北移潮的出现不是突发情况,而是在政府总体产业发展规划下,深圳地区资源转向及重新整合的结果。而深圳这些资源的流动,是受内地市场变化导向的结果。它包括消费市场导向、综合成本导向及自然资源导向。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深圳产业转移的目标,主要是珠三角地区。进入2000年后,则主要转向内陆省份,包括赣、湘、桂等泛珠三角经济区。而在转移过程中,深圳的传统行业大都形成群体转移效应,对扩大生产规模和完善产品配合,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深圳市在产业北移的同时,则致力促进与深产业的升级换代,使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得到高速发展。尤其是在政府主导下成功举办了多届深圳高新技术洽谈会,吸纳了海外众多的跨国集团及内地民企落户深圳,迅速改变了深圳的产业结构。目前,国际500强中,有超过100家已落户深圳。而深圳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也吸纳了大批内地民企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来深设点。这部分高新企业及研发单位不仅大大提高了深圳的产业科技水平,更成为不少港澳企业来深发展的平台。

    成为服务业国际化窗口

    进入2000年后,由于深圳市在企业全面升级措施下,服务业也具备了结构升级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发展与整合,深圳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际服务业进入中国内地的窗口,并已形成国际化、信息化的服务水平。目前,世界有超过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证券公司、物流公司及商贸信息公司,在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并培训专业人才,而香港、澳门的会计师、律师、测量师等专业人士,也已大批在深圳展开业务和开展合作。他们对深圳服务业水平的提高和加快与国际接轨,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深圳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对港澳资本及海外商家十分有利。因为根据市政府制订的服务业发展规划,未来深圳服务业将不断放宽外资投资服务业的限制,允许外资服务业在深开展离岸经营,直接投资前沿业务,从而使深圳服务业水平达到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深圳也会充分利用港深优势互补的形势,大力吸纳香港现代服务业在深圳的投资发展。近期最为活跃的就是引入香港的物流业,尤其是配合深圳港口、机场建设而大举进入的香港空运业、航运业、仓储业及物流加工业。这些新兴服务业在深圳的兴旺,不仅有利于香港物流服务业的发展,也对辐射中国内陆及推动其他物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在线咨询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 1306909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31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