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要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
当前,随着传统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邵志清表示,这种需求的变化趋势迫切需要我们对传统产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例如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营销方式等进行创新。两化融合是一个非常大的契机,将有效促进这种创新,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产品质量、节约企业成本、衔接供给侧与需求侧,实现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变,进而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
记者了解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中国制造2025》重要任务之一。其指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另外,邵志清还建议制造业企业应该从服务业里借鉴好的做法,例如,从用户需求的角度驱动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的环节要柔性化,不再是原来得统一集中式;营销、装配、服务等流程要进一步优化。当然,他也强调,《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要因地制宜,每个地区都要依托自己的禀赋、特点和基础优势推进传统产业作出改变。
据悉,“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落实《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战略,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的新型工业体系。对接国家重大工程和项目,争取在上海率先试点,如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1+11”支撑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大数据等工程和项目试点。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任务之一。未来,我国将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
邵志清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在推行绿色制造方面,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再制造产业和高端高效节能装备产品、先进适用环保装备产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新能源汽车领域“体验营销”、“分时租赁”、“动力电池租赁”等新模式的示范应用,继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和环保第三方运营管理。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施“1350”计划,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此外,上海还将支持跨界融合发展,一方面将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化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以“互联网+”改造提升汽车、钢铁、石化、船舶海工、都市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将推动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挥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发展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强新兴信息技术在行业应用软件中的融合应用,加快行业应用软件向服务化、平台化转型。加快研发大数据关键技术,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集成水平、较强市场能力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加强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加大轻工龙头企业资源整合和跨界融合,加快传统消费品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服务型制造。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 130690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