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户名:密码:
学会动态
学会活动 会展信息 科技咨询 活动计划 学术年会 学术议文征集 电子期刊 中国电子学会 广东省电子学会 学会通知
当前位置电子学会首页 >> 学会动态 >> 电子期刊 >>正文

引导国际化高端文化聚集


作者: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1-11-29 11:26:51
摘要:
    上个月,《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及其配套政策出台,令深圳在国内各大城市中再一次占得先机。
  
  在深圳,改革创新是一面不褪色的旗帜,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从未放缓。从“办文化”到“管文化”,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上的转变,为文化的生长提供了辽阔天地。
  
  上周,蒋勋、王蒙等一批文化人出现在深圳的各种场合,整座城市被浓浓的书卷气所包围。这正是读书月这一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创新体制所带来的活力。
  
  “政府倡导、专家指导、企业承办、社会支持、群众参与”,是读书月的运作模式。媒体、企业与各级政府部门联动,各类民间组织积极参与,在整个11月中,不间断的名人讲座、公众论坛、阅读展览、好书评选,将社会各界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除读书月外,如今深圳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文博会、市民文化大讲堂等各种项目,无不以社会化模式运作,造就了精彩而丰富的深圳文化品牌。
  
  文化单位运行机制的全面改革,也令深圳的文化发展绽放活力。目前,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含海天出版社)、电影厂、深圳歌舞团、粤剧团、演出公司、深圳大剧院、电影放映发行公司等全市3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已全部转制为企业。文艺院团也已全部完成改革任务,福永杂技艺术团、民工街舞团等一批民营文艺院团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多元的文化主体,多样的文化平台,正如“源头活水”,让深圳文化有了前行的不竭动力。
  
  专家点评
  
  “深圳这城市是一座经济特区,而在当代文化发展中,深圳同样不断地贡献和创造出新的亮点。”深圳社科院文化发展研究所所长王为理表示。对于深圳文化建设的亮点,他认为,创新、包容以及全国性的文化平台等特色,呈现出了深圳文化的独有优势。
  
  王为理介绍道,从早期购物娱乐业的蓬勃发展,诞生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家乐”等文化品牌,到如今以“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模式,可以看到,深圳一直在文化创新的道路上发出深圳特有的声音,为全国文化发展不断地创造亮点。同时,由于移民城市的特质,深圳善于接受外来文化,这种多样性的文化性格,形成了当代非常鲜明的文化特色。
  
  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王为理认为,深圳在文化体量上仍是小的;但深圳在当代文化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是有硬指标可以考量的。例如落户于深圳的国家级文化博览交易会——文博会,是毫无争议的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同样在深圳运营的还有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这些设立于深圳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足以显现深圳在全国文化版图上的位置。
  
  对于深圳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王为理提出,在不断优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深圳还应该有意识地提高文化设施的水平,有意引导国际化高端文化的聚集,建立能够代表国家顶级水平的文化设施,推动国际一流文化活动在深圳的开展。同时,深圳还应该谋求在当代文化艺术领域中占有更高的地位,从政府规划、政策支持等方面,构建当代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当代艺术的一个集散地。
  
  “目前,中国的城市经济正在向消费时代转变,深圳应当把握时代转换,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先走一步,占领先机。”王为理说,为此,深圳可以在产业发展规划、战略决策方面,对消费文化的发展做出指引,培育消费市场发展的环境。与文化相结合,将成为消费产业发展的关键,这方面,香港可以成为深圳借鉴的范本。(韩文嘉整理)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在线咨询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 1306909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31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