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户名:密码:
当前位置电子学会首页 >> 科普园地 >>正文

创新”引领城市发展的潮流


来源:鹤壁市人民政府 2012-05-21 17:42:20
摘要:

科技部为北京市海淀区等2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授牌。据介绍,此举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一步。参与该政策论证的专家指出:创新型城市是近30年来国际上的热点课题;国内各中心城市未来的转型,值得参考各国在此领域的经验。

  创新之创意源于20多年前的美国

  参与创新型城市政策制订的专家之一,原北京市科委主任邹祖烨介绍说,创新型城市对于国内外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课题。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和亮点。在Google网站上搜索“创新型城市”有950万条结果;搜索“innovative cities”超过1650万条。对创新型城市概念的探讨在全世界都十分活跃。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在经历了制造业渐次衰落的考验后,产业结构实现了重大调整。”邹祖烨指出,以信息通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动力的高技术产业兴起,带动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首的新经济的发展。由此,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开始了。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知识经济”。经合组织认为,其主要成员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建筑在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因此,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

  如今这一预想已经成为现实。世界的普遍共识是:在“城市化,高技术,全球化”的推动下,以信息、知识、人才、创业投资为基本要素的知识经济,必然在要素资源密集的中心城市迅速发展起来。经过欧美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深入研究,在世纪之交形成了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意城市”的两个重要的推进方向。

  怎样算是创新型城市?

  怎样算是创新型城市呢?邹祖烨指出了与之相伴的几项特征:城市功能由政治经济中心进化到文化创新中心;高科技商用化,比如信息与通讯技术引领高技术产业崛起;工业经济转型为知识经济等等。

  创新型城市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系统研究,是英国智库罗伯特·哈金斯协会2002年首次发表的知识竞争力排行榜,选列了欧美亚和大洋洲90个城市和城市群地区;2003年起至2005年,扩大到125个,覆盖了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北京、上海、天津和珠三角增列);2008年报告进一步扩大到145个(江苏、浙江、山东增列,珠三角被广东替代)。其中北美占63个(57个在美国);欧洲54个;亚太28个。这个比例反映了创新城市的大致地域分布。

  这些城市以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体系共5类19个为表征。包括人力资源要素;金融资本要素;知识资本要素;地区经济产出;知识可持续性发展。

  另一个标准,是世界银行2005年10月发表的关于东亚创新型城市(以新加波为例)的研究。它特别提出了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的方向是创新经济。主要包括三大产业部门:高技术制造业,尤其是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生命科学技术支撑的先进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意内容产业。

  世界银行关于东亚创新型城市的定性标准则包括:拥有较强的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政府治理有效,服务高效;拥有优良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区以及充足的经营、文化、媒体、体育及学术活动场所;拥有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队伍;拥有多样化的、高质量的居住选择;切实重视环保;接纳各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借鉴东亚邻国经验,从自发走向自觉

  “创新城市从自发走向自觉,日本做得很成功。”另一位参与本次政策论证的专家,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马俊如指出,不同国家的创新城市,模式不可能一样,东亚尤其是日本的经验值得中国优先借鉴。

  马俊如举例说,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芯片生产设备上超越美国,就得益于政府的协调。一方面,日本政府组织和赞助企业联合攻克共性技术,使日本芯片制造业取得了别国没有的优势;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将重点行业进行规划,芯片行业布置到九州,依托大城市集中开发。日本的成功范例,使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政府与市场进行配合,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另一个例子,是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创新基地,将这个城市国家建成了典型的创新城市。马俊如认为,在技术底子薄弱的新加坡,如果没有政府组织,单靠企业自发做大是困难的。中国也可以从这些例子中得到启示。

  “我们的目标不能跟硅谷一样高,要承认这个差异。”马俊如表示,硅谷的自发创新从5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那些实力不及硅谷的后发者,依靠政府组织可以缩短时间。

  “硅谷跟别人不太一样,它走在世界最前面,美国政府不可能知道如何去帮助。”马俊如说,“而中国前面已经有100多个城市的案例,我们完全可以选对路子,正确地利用中国政府的强大引导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全国共识

  中国是当前世界上倡导和创建创新型城市最活跃的国家。2004年,科技部和安徽省政府协议在合肥开展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之后,创建创新型城市的第一个高潮起于2006年。

  2006年1月4日,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随后,1月9日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后一年时间里,就先后有106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奋斗目标,到2008年底,3年内,总数已超过200个,数量约占到全国661个建制市的30%,包括4个直辖市,21个省会城市,一批非省会的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邹祖烨介绍说,中国创新型城市兴起有以下背景:首先2006年初,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出台,正式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随即公布,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等部门也公布了“十一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各地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地区(省区)和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导战略。

  其次,“十一五”规划期间,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更为紧迫。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由“投资驱动”主导向“创新驱动”主导转变,由依赖资源和能源消耗向发展循环经济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在许多城市形成战略共识。

  因此,在国家实施“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下,中国一些中心城市已在努力向创新与创意结合的方向发展。典型的如北京提出的“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目标;上海也正借世博会的机遇,打造一个活跃的“创新、创意城市”的新形象,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低碳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的行动正在进一步扩展。

  “如今的时代,城市的创新能力是国家进步的标志,”马俊如说,“我们正在跟上这个世界潮流。”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在线咨询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 13069091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3191号